新闻资讯
NEWS
“工资发了不少,员工依然抱怨;绩效年年调整,团队却越管越累。”这是许多成长型企业面临的真实困境。在业务快速扩张与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双重压力下,传统的“固定工资+年终奖”模式早已难以激发组织活力。薪酬体系设计不科学,轻则导致核心人才流失,重则拖慢战略落地速度——如何用薪酬杠杆撬动利润增长?如何让绩效体系从“成本负担”变为“增长引擎”?
3月27日,智企有道在成都青羊万和中心举办《成长型企业薪酬绩效体系构建实战解码》私董沙龙,基于企业顶层架构师李鹏的实战方法论,结合准上市公司案例,深度解码体系化薪酬激励体系的构建路径。
主题分享
李鹏老师先通过通过拆解上市公司的标杆案例三阶段跃迁进行分享:
2021年(薪酬绩效导入):打破“大锅饭”,引入岗位价值评估与绩效奖金;
2022年(股权激励):绑定核心团队,通过“身股+银股”组合留住技术骨干;
2024年(上市冲刺):优化股权结构,满足纳斯达克合规要求。
而其中的关键动作也有三:
1.战略解码:将“新能源领域领先者”目标拆解为研发、制造、销售等部门的KPI;
2.文化适配:倡导“奋斗者文化”,薪酬向高绩效、高潜力员工倾斜;
3.动态调整:每年复盘薪酬成本占比、人均产值、毛利率三角模型,确保财务可持续。
“薪酬不是孤立的存在,而是战略落地的载体。”薪酬设计需以企业战略为原点,可以通过PEST模型、SWOT分析等工具,明确业务方向与组织能力需求。
战略导向:薪酬必须服务于长期目标,避免短视行为
动态平衡:兼顾刚性保障与弹性激励,适配不同生命周期;
文化赋能:通过透明规则与共享机制,构建“利益—事业—命运”共同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