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NEWS

您的位置: 集团首页新闻资讯

【案例分析】乔家大院是怎么把身股和激励玩得炉火纯青的?

文章来源:新闻资讯 2023-10-12 16:39:39 17



晋商何以成为中国商帮翘楚,称雄商界500余年,乔家又何以成为山西十大财东之冠?其经营理念中有何奥秘?


通过《乔家大院》,我们再次揭开了其中的玄机:


乔致庸的成功之道除了义、信、利的诚信理念、掌柜负责制的两权分立、严厉的号规制度和学徒制之外,更核心的是利润分配上的激励机制——身股制。


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其激励机制具体是如何体现的。


640 (6)



01 乔致庸推出伙计顶身股

 


剧中乔家在平息包头“高粱霸盘”生意风波后,许多伙计(业务员)特别是以马荀为代表的特别能干的人却纷纷向东家提交辞呈。


乔非常纳闷,就问孙茂才,孙解释说这是惯例,商号徒弟进来4年出师后一般都要离开,能在原商号(公司)呆上三五年的很少,能干上七八年的几乎没有。就是不让辞号,其他商号的大掌柜(总经理)也会以高薪挖走。


这表明,当时人才流失非常普遍,没人去在意。跳槽的根本原因是原商号待遇太低。


乔请马荀喝酒,欲劝其留下。里面有一个细节,有个叫高瑞的伙计一到饭桌旁就想坐下,马立刻阻止,说:“这是店里的规矩,掌柜们吃饭,伙计们都得站着。”


这一方面说明马个人素质高,熟记号规,一贯遵规守纪,礼数周到;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伙计与掌柜、东家的身份尊卑有别,地位低下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伙计积极性的发挥。




当乔问马辞职的原因时,马引用了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”的一句话,他说,东家出银子占的是银股,掌柜的以身为股占的是身股,掌柜的不愿意辞号的理由有两个:一是薪金比伙计多十几倍、几十倍;二更重要的是到了分红的账期,掌柜能跟东家一起分红利。


乔又问他,如果让他顶一份身股,他应该顶多少合适。马说能在生意里顶二厘身股就满意了,去年到账期的时候一股分红1200两,两厘身股就可分红240两,比他4年的薪金加起来还多两倍。要是有了这些银子,他一家老小吃饭就不愁了,还能买房子置地。


从上述情节可以看出当时商号的分配制度的弊端。



像这么忠心能干的业务员,当了4年学徒,又干了10年伙计,钱庄近几年的生意有八成都是他做的,但年薪只有区区20两白银,连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都达不到,甚至连一家老小都养活不了,难怪去意坚决。


乔反思后,力排众议,打破常规修改号规。


新号规第十一条规定,各号伙计出师后顶一份身股,身股由一厘起,每年按劳绩由东家和掌柜来决定是否添加。






02 何为身股制


身股制萌芽于明代的贷金制、伙计制,发展和兴盛于清代及至民国初年,是晋商独创的一种劳资组织形式。而银股称财力股,是商号东家在开办商号时投入的资金,每股面值为2000~10000两白银不等。身股俗称“顶生意”,是商号的职员以个人劳力折成股份,并享有与银股等量分红的权利,且不必承担亏损责任。正所谓“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出钱者为东家,出力者为伙计,东、伙共而商之”。


这与西方的有限合伙制不同,有限合伙制的出资者承担有限责任,出力者需承担无限责任。


相比之下,身股制的可操作性强,有一定的优越性。在创立身股制早期,只有掌柜才能以身入股(类似MBO,管理层持股),一直到了乔致庸掌门乔家时,才规定伙计也能入身股(类似ESOP,员工持股)。





03 持股主体资格和管理



但是,并非所有的员工都能顶身股,只有达到规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的员工才有资格。


如复字号就明确规定“各号伙计出师后顶一份身股”,也就是说学徒是没有资格的。


在山西票号中长期普遍实行学徒制,只有经过考试合格后,学徒才能进入票号。时间一般为4年,第一阶段是为掌柜“提三壶”(茶壶、水壶、尿壶)、干杂活,练习算盘和写字;第二阶段训练背记“平砝银色折”,做一些抄写或帮账之事;第三阶段就可以上柜台跟着师傅学习做生意。


出师后,经考核认可转为伙计,按照店规,由大掌柜推荐、东家决定是否顶身股,“推荐学成,身股入柜;已有奔头,双亲得慰。”身股的份额记入“万金账”(股本账),作为红利分配的依据。





04 身股数量的确定及增减

 

一定的工作年限是享有身股的前提,而数量主要取决于工作业绩。

员工顶上身股后,身份和地位也随之改变,但如果在员工中不分层次,每个员工顶身股数一样,就会变成“吃大锅饭”,员工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。

人员级别不同,所顶股数也就不同:
  • 大掌柜(总经理)一般可顶一股(即10厘)
  • 二掌柜、三掌柜(副总、总经理助理)可顶七八厘
  • 伙计大多可顶一至四厘


每逢账期(一般为4年)可增加一二厘,且份额的增加不一定完全循序渐进地“爬格子”,而是根据业绩或贡献大小来决定提升的幅度。如果业绩不佳,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减少份额。


是不是很像薪酬制度的考核?



掌柜的身股数量由东家(老板)确定,伙计的身股数量又根据由东家和店铺掌柜的决定是否添加。


身股制等级层次分明、体系完整,从1厘至10厘有10个等级,从1厘半至9厘半有9个等级,一共19个等级,这对于已有身股和没有顶上身股的员工来说,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,员工为了登高位、多顶股份,无不努力工作。


随着票号规模的逐步壮大,身股越来越多,身股与银股的比例一般为二八、三七,也有四六的。


到20世纪初期,各票号的身股数普遍超过了银股数。如乔家大德通票号,1889年银股为20股,身股为9.7股,到1908年时银股仍为20股,而身股增加到了23.95股。


随着身股比例的增长,顶身股的员工越来越多,每个员工所顶的份额也越来越多,因此员工个人利益与票号整体利益的关系就更加紧密。






05 身股的分红及退出



顶身股人员没有年薪,只有到账期分红。


但每年可领取每股300~500两左右的“应支银”,分四季支用,到账期分红时扣除。如果没红利可分,则只能享受“应支银”。


到账期时,身股与银股同股同权,按股份数平分利润。员工身股份额越多,分红与年薪之比也就越大。


以乔剧中马荀的收入为例,4年年薪总额只有80两。按每股分红1200两算,

若顶1厘身股,所分红利为120两,是薪金的1.5倍;

若顶5厘身股,所分红利则为600两,是薪金的30倍。


随着商号每股分红的不断增长,分红及年薪比例也越拉越大。与此同时,东家的收益也显著增加。



以乔家大德通票号为例,

1889年盈利约2.5万两白银,每股分红约850两,银股和身股(20比9.7)分别分得1.7万两和0.8万两;

1908年盈利达到74万两,每股分红约1.7万两,此时银股和身股(20:23.95)分得红利分别为34万两和40万两。

虽然红利的一半以上分给了员工,但东家所分红利是20年前的20倍。


身股代表的是活劳动资本,不能转让,也不能继承,因此顶身股者离职或死亡后其股份随之终止。


但是,为了防止大掌柜出现短期行为,规定大掌柜在退休后仍可享受若干年的身股分红权,但如果他举荐的接班人不称职,则要承担失察之责,身股红利要相应减少。


剧中,在高层人事震动后,为了不动摇其他大掌柜的队伍,乔致庸决定仍然保留原复字号大掌柜顾天顺(在复字号干了40多年,大掌柜也干了10多年)的薪俸和分红。


随后,新任大掌柜马荀宣布新店规加的第二十一条:“今后凡是在乔家复字号效力30年以上的掌柜,一律保留身股养老。”这等于给留任掌柜吃了颗定心丸,只要干得好且能留下来,复盛公就能养活他们一辈子。


有这样的长期激励和保障机制,他们能不为商号殚精竭虑、创造最佳效益吗?



CASTSTUDY

天创解析


通过《乔家大院》中的股权激励,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启示:


  • 管理层持股与员工持股结合。

  • 一个票号的经营业绩与全体员工,包括大掌柜、掌柜、伙计、学徒都有密切联系,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。

  • 为了避免出现“平均主义”,在身股制引入了竞争机制,员工股份有多有少、能增能减,且份额主要由本人的能力和业绩来决定。

  • 企业要实现效益最大化,就必须想办法留住人才,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,包括让高层和基层一起分享经营成果。


这些年有的企业有一种倾向,就是只注重管理层持股,而不重视员工持股。而传统的股权设计又容易让员工坐享其成,不劳而获,失去工作激情,在实际操作中也受法律条款的约束,存在许多风险。


天创建议,公司需要通过建立高效有序的股权激励分配方案和合伙人制度,能起到团队激励的功能,又能将股权激励操作与法律风险控制放到一个防火墙内。


消息提示

关闭